打好儿童生命成长的底色 ——盛泽小学2023—2024(二)德育工作计划
日期:2024-02-20 14:57:39  浏览量:270

以学校工作为指导,以学生生命成长为需,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身心特点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润心行动为主线,学生品格提升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一、以“爱”润心,构建生命成长防护圈

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通过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

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组建学校润心行动专业小组,吸纳已取得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教师加入,通过定期公众号润心课程推送,做好线上润心课程指导,提升专业小组的专业技能。同时,依托集团研究中心深入培训提升两支队伍的专业能力,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夜沙龙、学生团辅、个辅等形式将专业知识或用到实践中,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保驾护航。

2.推进德育导师工作。做到责任分工,包干到人,形成“学生人人有德育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工作格局。每个教师至少要结对一名特殊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做好常态化的沟通指导,并做好导师记录,从多方面关心特殊个案或团体。

3.建设润心行动课程。

全体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协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摸排工作,建立好特殊学生资源库。以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日的晨会课为阵地,同时进行学科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升全体教师德育工作的温度。

二、以“德”润心,打造品格提升成长圈

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个品格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内化。

1.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规范班级管理,促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各班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制定循序渐进的行为规范养成计划,从小处着手,利用好行为养成三十岗生、学成长护照等养成评价措施,不断扎实推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做好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结合班级劳动、校园劳动、家庭劳动,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拥有秩序感和自律习惯。

2.岗位管理实践的优化。

发挥小干部学堂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优化年级岗位实践管理,结合岗位实践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自我管理,完善伙伴互相监督网络。本学期,我们将完善小干部学堂活动机制,除了校园服务机制,还将带领小干部走出校园,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

落实好“一人一工作小组”,关注重点学生,做好“一表五清”、建立个性化的关爱档案,确保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关注和支持。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个辅、团辅,开展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月系列活动,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让学生拥有一颗“大心脏”

4.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

爱过是一个中国人的根,适逢今年是建国75周年,做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我们将持续开展“思政会客厅”行动,通过阅读、调查、走访等不同形式,以学生、家长、社会各届人士的故事分享,学习榜样身上的宝贵品质和高尚人格,感受真善美,汲取正能量。

同时,开展国防教育军训周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博进取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5.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依托《吴江区中小学主题教育工作配档表》每月的既定主题,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学雷锋教育、环境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主题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力,锤炼学生的品格。同时,开展开学典礼、一年级入队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让学生不断在人生路上演绎出精彩。

三、以“合”润心,营造全员育人生态圈

家庭、社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伙伴,校、家、社合力育人,全方位做好学生的陪伴者、监督者、引领者,赋能学生生命成长。

1.优化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服务。

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利用好校级班级志愿者两支队伍,开展好蓝盾志愿者护航活动、晨间菜品验收工作,让家长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家长的志愿服务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开展家长导师团进校宣讲活动,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教室,拓展学生的视野。

2.持续打造“智慧家课堂”品牌。

以“智慧家课堂”品牌为依托,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做好每年级一学期线上、线下的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等活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帮助家长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理念,提高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校协力帮助孩子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做好“爱心来敲门”家访工作,深入学生家庭,做好共育工作。

3.联合社区推进家庭教育指导

联系周边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成长共同体,通过与社区联合,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面对面咨询活动,通过答疑解惑、方法指导,让家长们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工作,形成校内外学生德育的网络,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德育工作不仅只为儿童今天的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孩子打好成长的底色,为他们人生的远航蓄力。